聚焦乡村社会治理,建设活力和谐乡村
2019.10.10

9月23~27日,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培训班在清华大学举办,59名来自全国9省20个市县农业农村局、乡镇干部参加学习。本次学习采用面授加远程的方式进行,安徽阜南、福建福安、河南卢氏、贵州遵义、内蒙克什克腾旗、山东汶上、四川昭化、吉林通榆等18个县区参加远程直播学习。为解决工学矛盾,多个地方依托教学资源后续组织学习。

1.png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还不高,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乡村治理需要破解的难题还不少。比如,随着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许多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村“三留守”问题突出;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仍然较大;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本次学习内容安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针对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设计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结构化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式,邀请清华大学、中央党校、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相关专家从社会转型与公共治理、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乡村文化建设路径、乡村治理案例分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角度全方位展开讲解,帮助学员进一步明确乡村社会治理的新形势与任务,掌握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的方法和途径,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致力于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2.jpg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授课:农村社会分析与乡村文化建设路径

3.jpg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副主任董晓宇授课:社会转型与公共治理

4.jpg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郐艳丽授课:乡村治理案例分析

教育扶贫办公室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守公益初心,践行使命和担当,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压茬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总结和梳理十余年教育扶贫成功经验,深化理念认识,坚持内涵发展,针对乡村振兴人才培训需求,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探索力度,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各类人才培训工作,创新内容和模式,构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体系,为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贡献力量。

5.jpg

6.jpg

(供稿、供图:教育扶贫办公室;编辑:胡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