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扶贫日特稿 |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贡献清华智慧和力量
2020.10.19

国家扶贫日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贡献清华智慧和力量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香港正版资料全年资料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决策部署,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通过继续教育这一重要渠道,将教育扶贫作为学校和学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传播知识,消除贫困,坚持不懈开展教育扶贫

以“传播知识,消除贫困”为宗旨,清华大学2003年启动教育扶贫工作,在继续教育学院成立教育扶贫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十七年坚守初心、接续努力,在国家有关部委、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以及国内外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依托长期积淀的人才和教育优势,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要对象,帮助贫困地区建立清华大学教育扶贫远程教学站,构建了覆盖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网络平台,其中包括500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a1.jpg

通过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贫困地区基层治理、乡村教育和乡镇产业等各类人才需求持续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累计260余万人次受益。不仅让贫困地区的各类人群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自身发展能力,取得了显著社会效益。2016年,“清华大学教育帮扶南涧县典型项目”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2018年,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唯一的高校单位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2020年,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实践成果《教育扶贫十五载,不忘初心助脱贫》入选教育部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评选的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二、整合资源,压茬推进,做好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19年6月27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启动仪式在清华举行

为积极配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继续教育学院在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的基础上,启动建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主要建在承担地方人才发展工作的县区党校或教师发展中心,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技术和学习平台。

围绕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和总目标,继续教育学院发挥学科特色与优势,基于学校在乡村振兴领域重大、前瞻性问题方面的研究基础,开设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乡村教育振兴、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等系列专题学习,并通过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向各地远程教学站免费直播,持续为地方提供远程学习资源,以智力支持促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地方远程教学站根据当地需要,利用清华提供的课程资源在本地开展培训,让更多人有机会分享清华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地方密切合作,助力基层党政干部、农业产业人才以及乡村教师更好地投身乡村建设事业,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从而更好地担负起乡村振兴、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依托“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面向乡村基层干部和产业人才开设:“振兴系列课堂”“清华三农讲坛”“碧桂园乡村振兴云课堂”等系列学习,通过卫星和雨课堂等在线平台同步直播,20个省市自治区约105个县区16.9万余人次参加在线学习。

a3.jpg

a4.jpg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继续教育学院积极面向南涧开展一系列帮扶和学习活动,组织开展南涧骨干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培训和南涧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共计培训南涧乡村教师1869名。组织南涧基层干部和产业人才参加清华终身学习云课堂振兴系列课程、乡村振兴云课堂及清华三农讲坛,共计培训学员3910名,至6月初完成全年帮扶任务和指标。

截至目前,共计300多个县区加入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学习平台,涵盖四川金阳县、雷波县,甘肃东乡县、和政县,贵州紫云县,青海互助县,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盖麦提县等“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河北阜平县、陕西延川县、贵州遵义红花岗区等革命老区,云南省南涧县、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乌拉特后旗等民族地区。同时,继续教育学院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和组织优势,积极助力全国人大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信部定点扶贫工作,为其帮扶县建立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持续提供学习服务和专题培训。

a5.jpg

a6.jpg

a7.jpg

三、发挥优势,改革创新,助力疫情防控期间地方“停课不停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牵动着亿万家庭。按照清华大学“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决策部署,教育扶贫办公室面向各地远程教学站就“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为帮助解决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网络覆盖薄弱地区在线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把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教育扶贫办公室积极调整工作计划,面向乡村学校校长和教师及时推出“教师信息素养与在线教学能力提升”“中学校长研修班”“小学校长研修班”“学前教育研修班”“学校教育信息化专题研修班”等在线培训项目;面向乡村中小学生推出“清华伟新科普讲坛”,既为大部分仍处于在线教学探索阶段的乡村学校送去清华的理念和经验,又推进了清华教育扶贫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a8.jpg

3月10日,清华伟新教育扶贫教师信息素养与在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启动。该项目是香港伟新教育基金支持开展的清华大学教育扶贫乡村教师培训项目之一,是清华大学教育扶贫2020年第一个培训项目,也是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的第一个在线学习项目。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电机系教授于歆杰等校内外在线教学专家先后主讲“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学设计方法”“在线学习的评价模式及策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分析”等18门课程,内容覆盖在线教学的全流程。来自湖北、云南、甘肃、贵州、内蒙古等12省自治区24个县区的约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参加直播学习。

a9.jpg

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50个县区7031余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等参加专题系列培训,共有393190名中小学生参加科普讲坛学习。中学校长研修班的1280名学员中,约63.7 %来自乡镇寄宿制学校;小学校长研修班的1619名学员中,约34.2 %来自乡镇寄宿制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学校信息化建设研修班的270名学员中,约58%来自乡镇寄宿制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这些项目为疫情时期乡村学校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稳定教育秩序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教育”为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特别是构建在线教师教育体系探索可行之路。参加过学习的湖北省秭归县的一位乡村教师表示:作为贫困地区的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化危机为转机,以开放的态度、容错的精神来对待网络教学这一新生事物,切忌课堂搬家,不能浪费这次优质教育资源的体验机会。

a10.jpg

a11.jpg

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教育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推动乡村振兴更上新台阶,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不懈努力。

供稿:教育扶贫办公室、综合办公室

供图:教育扶贫办公室、地方远程教学站

视频:综合办公室、在线教育办公室

编辑排版:胡晓燕